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-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-最好看的最新高清中文视频-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-人人入人人爱

風云氣象衛星服務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側記

2024-08-14

叮,你的手機收到一條消息:“今天午后至明天傍晚,本市有大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。請廣大市民減少出行。”放下手機,你默默盤算著出行安排,有了準備。

每年“七下八上”時段,也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,是我國華北、東北地區降水最為集中的一段時期。其間,北方地區降雨量會占到一年雨量的1/3左右。當下正值汛期,風云氣象衛星在軌不間斷提供監測數據和產品,為氣象防災減災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
截至目前,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計21顆風云氣象衛星。當前,有9顆風云氣象衛星正在太空站崗值班,時刻監測著地球的陰晴冷暖。大家都說,風云氣象衛星是離百姓生活最近的衛星,它既是知冷知熱的“百姓星”、自力更生的“創新星”,還是服務全球的“中國星”。

“沒有一個臺風能逃過衛星的眼睛”

7月25日上午,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業務平臺的大屏幕上正實時播放風云四號B星高清衛星云圖動態畫面,大片的云團組成龐大的漩渦盤踞在我國東南地區,這就是今年第3號臺風“格美”。

這個夏天,風云氣象衛星迎來數次大考:河南、湖南、山東等地遭遇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,兩個臺風先后登陸我國,帶來大量降雨和持續大風,南方遭遇大范圍持續高溫……

應對極端降水天氣,今年5月1日正式上崗的風云三號G星有“高招”。風云三號G星也被稱為“降水星”,采用雙頻主動降水測量雷達與被動微波、光學遙感相結合的綜合探測,實現了降水測量從“被動看”到“主動探”的跨越,搭載了我國首套“空中雨量計”——星載降水測量雷達,具備自上而下獲取降水三維結構信息的能力。“這就像是在太空給地球大氣和降水做CT檢查,通過‘透析’大氣降水的三維立體信息,‘刻畫’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內部結構,幫助氣象專家更直觀地了解降水演化過程,‘診斷’降雨大小和影響范圍,預測天氣變化。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王君磊解釋。

自去年4月16日發射至今,風云三號G星為汛期天氣會商提供觀測數據,服務保障了成都大運會、杭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,成功探測到巴西、馬爾代夫等國家極端暴雨的三維結構,為全球防災減災貢獻力量。

“有了氣象衛星后,沒有一個臺風能逃過衛星的眼睛。”國家氣象衛星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副所長陳林說,風云氣象衛星每分鐘都能給大氣拍“快照”,當下海上有多少個臺風胚胎、分別在什么位置、正在沿何種路線移動等,在衛星云圖中一目了然。氣象專家還把風云三號、風云四號衛星多個載荷數據融合,形成多源衛星融合降水和風場,彌補了我國海上降水和風場觀測的短板。

結合衛星數據的“神機妙算”

從基于城市、河流、湖泊、山脈信息繪制天氣圖的外推預報,到引入數學物理方法、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數值天氣預報,氣象學家們利用計算機和天氣模型“神機妙算”,不斷獲取更精準的天氣預報。

太空、高空和地面的“氣象偵察兵”全方位觀測大氣。城市里常見的百葉箱、風速儀負責觀測地面附近的氣象數據,探空氣球帶著無線電探空儀捕獲高空氣象數據,氣象衛星站得高、看得廣,獲得更大尺度的氣象情況。

地面觀測和衛星觀測像一對親密無間的“戰友”,發揮各自優勢,攜手守護老百姓頭頂的一片天空。以風云三號G星為例,它除了進行常規的氣象觀測,還可以作為一把“尺子”,和地面天氣雷達一起進行探測標校,通過衛星數據與地面雷達數據的比對,提高氣象天地觀測網的準確度。

據了解,在數值天氣預報中,通過氣象衛星獲取的數據資料占到數值天氣預報同化資料的80%以上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氣象衛星專家許健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:“現在天氣預報的發展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衛星資料和數值天氣預報的結合。衛星上觀測的數據覆蓋全球,使得全球都有資料,衛星資料使得天氣預報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。”

天上地上,布一張“智慧觀測網”

“第一代實現了全自主的從無到有,第二代實現了從‘二維成像單星觀測’到‘三維輻射組網探測’,后續第三代風云氣象衛星將瞄準智能化、體系化發展方向。”王君磊說。

氣象衛星、天氣雷達、數值預報、氣象數據是氣象事業發展的“四大支柱”,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。氣象預報工作一環扣一環,預報服務需要氣象觀測支撐,觀測需要地面網、衛星網的支持,氣象衛星從研制到發射再到在軌運行,最終實現從設想到應用的閉環。

在廣闊的大地上,氣象衛星遙感探測能夠提供有關大氣、海洋、地表和云況等的大量信息,由靜軌和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網覆蓋全球,為短時臨近和中長期天氣預報提供依據,更是高山、海洋、高原等常規觀測空白區的有力補充。

“目前,國內涌現出一批低軌商業氣象衛星企業,以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為主,商業氣象衛星星座為補充力量,未來可能形成綜合性的氣象觀測預報服務體系,來更好地服務國計民生。”陳林說。